中国政法大学是以法学为主体,多学科有机共存、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人文社会科学类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法学院是中国政法大学的骨干学院,成立于2002年6月,其前身为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薛刚凌教授为现任院长。法学院在历任院长(系主任)的领导下,坚持“学术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依法治院”,经过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胸怀法治、追求卓越”的学院精神,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学科建设、学术研究、管理服务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法学院现有6个博士专业、6个硕士专业和一个本科专业,下设8个教学科研机构、20个学术研究中心,已成为我国理论法学和公法学教育研究的重镇。其中法律史学和行政法学在国内具有顶尖的学术地位和一流的科研教学水平。法学院现有教职工112人,其中专任教师96人,博士生导师45人,教师中有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资深专家,海外留学归来的学者,精通实务与理论的实务部门专家,以及一大批理论功底扎实、治学严谨、在法学界具有一定影响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法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266人,有本科生1456人、双学士131人、硕士研究生517人、博士研究生148人以及博士后研究人员14人。法学院坚持法学教育面向学生、面向社会、面向世界,55年来为社会各界输送优秀毕业生万余人,其中绝大部分已成为国家公安、检察、审判、司法行政及政府机关、经济实体的骨干和法学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 法学院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法学研究项目,科研成果丰硕;教师参与国家法律法规起草和审议工作上百次,多位教师先后多次受邀参加中央各部委、司法行政机关组织的重大法律问题论证工作。法学院对外交流活动广泛,与海内外知名大学建立了稳定的学术合作关系。专家学者互访、学生交流等活动十分频繁。 进入新世纪的法学院,以“法治天下、学问古今”为院训,以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目标为导向,全面规划和开展各项中心工作,力争将法学院建成 “高品质、创新型、开放性”的一流法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研究院宪法研究所副所长, 科研成果 教材与专著类 宪法学,北京师范大学,2011-10-01 宪法,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 《宪法学讨论教学教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 《违宪责任论》(个人专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6月 《宪法学》(参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宪法学讨论教学教程》(参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宪法案例教程》(合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年版 《宪法教学参考书》(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论文类 论地方性法规的不抵触原则,宪法年刊,2012-12-19 外国法在美国宪法教学中的作用,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文选,2012-12-02 合宪性解释还是合宪性审查,中国宪法学30年,2012-10-15 普通法与基本法的关系,《政法论坛》2011年第4期,2011-08-01 宪法是如何介入家庭的,《比较法研究》2011年第6期,2011-12-01 香港法院对基本法的解释方法,《石河子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2011-07-01 行政诉讼与宪政的关系,宁夏社会科学,2011-07-01 中国宪法文本中的责任研究,以书代刊,2010-05-09 Identity Discrimination in Employment - Household Registration and Regional Origin, Taking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Seriously: Chinese and European Perspectives, Koninklijke Brill NY, Leiden,The Netherlands,2009,2009-12-09 在合理的差别待遇与歧视之间,社科研究2008年第2期,2008年2月 《选举制度的功能及其实现机制》,中国宪法年刊,2006年11月 《略论中国司法改革与宪法的关系》,石河子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宪政背景下的公民财产权刑法保护分析》,新疆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试论我国司法独立的立法保障》,审判独立研究,2005年版 《宪政背景下中国检察权的属性定位》,宪法研究第1卷,2002年版 《论审判独立对司法公正的意义》,中国入世与中国法治——内地、香港法制比较,2002年版 |
王人博,山东莱西人,1958年生,1979年进入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学习,1983年获法学学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86年在母校攻读法律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业,1989年获法学硕士学位,1999年攻读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业,2001年获法学博士学位。在母校任教时,先后被评为讲师、副教授、教授,曾任《现代法学》和《西南政法大学学报》主编。2002年调中国政法大学任教。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法论坛》主编。 主要著作:《法治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2000,2002年),《宪政文化与近代中国》(法律出版社1997年),《宪政的中国之道》(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等; 主要论文:《宪政的中国语境》、《权力与技术》、《民权词义考论》 精彩语录 (一)王人博解释自己为什么入了党? "中国的传统读书人都信奉"君子群而不党"的古训,而我作为一个新派的读书人当时为了"进步"而进了党门。" (二)王人博谈及自己在西政的往事 "贺老师是我最敬重的朋友,学者的使命有时像夫妻,男主外,女主内。像贺老师,就是一个丈夫的角色,与社会打交道,而我更像个女人的角色,在教室而不在社会,我的听众是学生,贺老师的听众除了学生还有大众。他恭维大众,我歌颂小众。两者绝无道德的高低。" (三)王人博谈他和贺卫方作为山东人的独特个性 "山东人的性格不同,但有一点可能是同的:湖南人造/反是自己想当皇/帝,而山东人造/反是想招安。山东人的优点是认同合法性,有忠诚之心,其缺点那就太多了。" (四)王人博谈自己的使命不同于贺卫方 "推动宪政的力量是贺老师这样的人,我崇拜英雄但我不会鼓动别人当英雄而自己活在最安全的地带,这是不道德的。我的使命和贺老师有点分别,我是首先让孩子"把自己铸造成器",有个健全的的心智,而那些成年人的心智问题不归我管。贺老师更像个成人大学的校长,而我是幼儿院的班主任。 (五)王人博解释自己在近代宪政史研究方面投入精力的原因 "我们依何为依据能证明我们就比政治家更了解社会的真相?我们又怎样知道政治家不想改变坏的现状而只想保住自己的位子?譬如,康有为发动的"戊戌变法",我们怎样去证明康比李鸿章这类人更了解中国的病状,而又能证明李就是不想改变现状的人?政治家是行动者,他们的最高道德就是成功,而学者最高的道德是真理,而不是成功。但处理现实靠的是经验而不是真理。人是个经验动物,习俗与"约定"高于自然,这是我对人类事务抱得态度。" "我的性格使我相信:真正的有关人类事务的学术是"史学"的,而非哲学的。"史学"预设的前提是"经验可以重复使用",而人类恰恰是经验的动物。譬如,我们至今还使用几千年以前我们祖先的经验在表达事物,如善、愤怒、怜悯、妒忌等。也就是说,学术预设的前提是"类型学"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还在研究人类曾经的东西,而不单纯是ing的事物。" (六)王人博对中国的宪法学现状的态度 "我认为,中国还没有真正的宪法学。原因很简单,中国的宪/法是政治章程而不是法,只能学习,不能应用。" (七)作为学者的王人博对政治家的态度 "我是个宪政主义者是没有问题的,但就连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属于那类宪政主义者。我曾经在贺老师主持的一个会议上对着美国的客人说过,在美国做一个宪政主义者不值得称颂,而做一个中国的宪政主义者,美国人不可能真正理解那种痛苦。这正像一个意大利的球迷不可能理解中国球迷的痛苦一样。西方的宪政主义者是西方成功的产物,而中国的宪政主义者是中国遭受一系列挫折的结果。" (八)王人博言语中的人/权与主/权 "主/权与人/权的讨论是有语境的,不能一般意义上谈两者的关系。就中国的文化而论,不大可能接受人/权至上这一价值观。但强调主/权,不能成为拒绝人/权的理由。" (九)王人博看"功利心与正义" (十) 王人博谈"学者"的现代语 (十一)王人博对门下男弟子择妻的三条意见 (十二)王人博教导女弟子如何选老公 |
教材与专著类 《行政体制思想史简论》,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宪法学》(参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宪法学》(参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 《国家赔偿法学》(参编),南海出版社,2002年8月 |
主要社会职务: 中国宪法学会顾问 北京市宪法学会代会长 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建设顾问与法律顾问 主要著作: 《中国宪法教程》(修订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 《宪法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 《中国宪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 《人民代表知识大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释义》(与吴杰、魏定仁合著),法律出版社,1984年 |
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宪法学基础理论、基本权利、政治制度及国家机关组织,外国(比较)宪法、港澳基本法。 主要职务: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助理、教务处长,校学位委员会委员、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宪法学研究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市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比较宪法研究所兼职教授,曲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著作: 1.《国家机关组织论》,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5 2.《宪法学》(司法部"九五"规划教材,与韩大元、董和平合著),法律出版社,2000 3.《宪法教学案例》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4.《宪法学案例教程》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 主要论文: 1.《表达渠道权与民主政治》,《中国法学》2003.5 2.《论宪法监督的司法化》,《政法论坛》2003.2 3.《1998年人权法案及其对英国宪法的影响》,《比较法研究》2004.4 4.《平等保护请求权研究》,《政法论坛》2004.4 5.《儿童参与享受媒介权与法律保护》,《法学评论》2004.4 6.《迁徙自由与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宪法研究》第一卷,法律出版社,2002 7.《论审判独立对司法公正的意义》,《中国入世与中国法治》 上海人民出版社 |